聊聊《上海堡垒》

In 弦洲, 海上堡垒

没看电影,就聊聊小说。

我是06年在太联论坛上看的转帖《上海堡垒》,当时朋友推荐的理由是“像太空堡垒”,作者也在开头写了句致敬Macross时代(是的,最初那个版本写的是Macross,大概江南那时没搞清Macross和太空堡垒的区别,不过那时我也还不知道江南是谁)。因身为太空堡垒真爱粉和土生土长上海人,对如此书名自然而然产生了双份的抗拒心理,带着这种心理去读小说并挑刺:这个桥段怎么这么像瑞克去阿拉斯加基地救丽莎?那个外星人怎么这么像因维人?中信泰富?南京西路?基本上是通篇皆眼熟而又生硬。

但读完后,还是得承认小说的最后打动了我。我对它的评价是:情感是真实的,故事是儿戏的

《上海堡垒》其实和《此间的少年》性质差不多,后者是武侠版校园故事,前者是科幻版职场故事,两者都是把现实生活的个人经历代入另一个作品塑造的异世界中去,如金庸的侠客们在北大校园里读书打球,形同瑞克丽莎的军官们在中信泰富里眉来眼去,等等。作品的有趣之处就在于这种有意为之的差异带来的荒诞感,正因如此,对于情节和科幻设定上的荒诞乃至荒谬(比如中信泰富做指挥部,搞笑呢)也就不予计较了,因为作品立身的基础就是荒诞的,戏谑的,不能当真的,而在这荒诞戏谑不真实的情节中贯穿的,是唯一真实的部分:情感。

小说对微妙情感的处理相当老到,这是江南所擅长的,也是上海堡垒能打动我的唯一原因。青春少年有几人没有暗恋过,单恋过,或者,互相单恋过?年少时的青涩恋情大多无果,上海堡垒的受众就是这些人。外星人,大炮和大泡,上海沉没,都不重要,其本质就是:倾一座城,只为让一对男女互相错过。从这个角度来讲,《上海堡垒》其实更该称为科幻版的《倾城之恋》。是啊我想明白了,上海堡垒最适合的宣传恐怕应该就是:科幻版的《倾城之恋》。电影若能把倾城之恋般的爱情表现好,也可以是一种成功。

然而从朋友观影的详细反馈来看,原作情节的儿戏感在电影里似乎没有多大改善,却反而大大淡化了情感方面,也就是说,它舍弃了原作最大的优点,而在一个本就荒诞戏谑的基础上从头来过试图打造真实可信的科幻世界,这无疑是扬短避长,舍近求远,事倍功半。

聊完了,话说回来,如果将来悉尼有公映,我还是会去看的 😀

 

PS:想找张上海堡垒的高清图做题图,搜出来的基本都是电影的独立日式海报,闹哄哄的,不符合小说的味道。小说有一版封面是银河下的上海天际线剪影,孤独的上海,这感觉是对的,但图都太小。不得已,自己找了张上海剪影,再找了张银河,随便合了一下~

Submit a comment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